看美国的灾难片
看美国的灾难片作者:改天再看
美国的灾难片很多,笔者看过《彗星撞地球》、《2012》等多部,最近,又看了《毁灭之日》。
美国的灾难片很吸引人,很多人总想一睹为快。
吸引人的原因很多,首先就是画面宏伟,视界宽阔,气势磅礴,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因异常逼真,犹如身临其境,不由使人产生心灵震撼的效果。
还由于灾难的等级常常是地球与宇宙级别的,是人们不可能亲眼见到的场景,也几乎是人们的想象所难以达到的,所以,人们总想“眼见为实”。
还由于美国的影片大都情节紧凑,扣人心弦,氛围浓郁,观众常常会融入其中,感同身受,与剧中人同呼吸共命运,共同享受成功与欢乐的快感。而灾难片展示的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悲惨以及为战胜灾难所显示出的人类精神和人性美尤其能拉近人类共通的情感,使得人类更加团结更显坚韧,灾难黯然失色。
还由于灾难片情节的创作总是那么地出入意料,那么地引入入胜,那么地让人或惊讶,或感叹,或动情,或忧伤,或长见识,所以,吸引人的力量就更大。
就笔者的狭隘见识,好像只看到过美国有灾难片,别的国家有没有,不清楚,但中国是没有的。
为什么美国有灾难片,还一部一部地没完没了地拍下去,我搜肠刮肚地想出了以下一些原因:
一是思想解放,二是没有创作禁区,创作自由,三是自信,有藐视灾难的勇气,四是国民科学素养高,能对大自然的变幻有以科学为基础的丰富联想,五是国民的精神及娱乐的需要。
从技术角度来看,几乎只有美国才能拍出宏大且逼真的灾难片,那是因为美国有高水平的制作团队,有丰富的拍摄经验,有高端的制作设备等。当然也得有充裕的资金和没有后顾之忧的广阔的销售市场。
尽管演的是大自然的灾难,但以美国为背景,自然而然地就展露了美国文化。以中国文化为视角审视,觉得美国文化确实有意思。
以才看罢的灾难片《毁灭之日》来说吧,就感到美国文化确实叫人耳目一新。
为什么耳目一新呢,是因为咱们中国的影片没有和不会有那样的题材,那样的情节,那样的情感,那样的结局。
首先说题材。
美国影片表现的灾难题材,那可以说是只拣大的来:天塌地陷,洪水滔滔,彗星砸向地面,外星人入侵地球,都是人类不可抗拒的巨大灾难。在巨大的天灾面前,人类是无能为力的,那么,展示这种灾难有什么意义呢,有什么启发呢?好像看不出。
中国的影片不造这无谓的噱头,中国文化也从来没认可这种巨大灾难的现实和防范的迫切。中国影片讲究教育人,张口合口会说有什么教育意义,对不能契入教育意义的想象类的灾难制作并不买账。
《毁灭之日》里以及《彗星撞地球》里对美国着名的建筑,着名的雕像,知名的城市甚至首都的毁灭惊心动魄肆无忌惮。影片里能出现海水淹过并将自由女神像碎尸万段,还有将胡佛大坝摧垮,把首都漫灌这样的画面,这样的情节。这虽然是剧情的需要,但仍给人残忍之感。
无需说,这需要美国观众的理解, 需要国民的自信支撑。
中国影片还没出现过这种虽是想象的摧残,也好像永不会出现这种摧残,因为国人的理解高度还很有限,似乎自信也有限。所以,我们现在还不能设想大水肆虐北京,天安门惨遭灭顶之灾的影像能被审查通过,能被国人的感情接受。
《毁灭之日》里,以及其他的灾难片里,面对天灾,当然只能束手无策,但并不排除人性美的展现,因为艺术作品根本上来说就是展现人性的,所谓天灾其实也就是人性闪光的背景。在天灾面前,人们奋不顾身地抢救他人,不顾危险传递消息等都极具人性美。当然,在天灾面前的痛哭也具人性美,那就是看到国土的分裂而痛哭,尤其是总统的痛哭。
《毁灭之日》里,当地裂将国土一分为二时,总统抱着夫人痛哭起来。应该威风八面的总统舍弃威仪表现出了普通人的情感。这种表现方法真实自然。
但是,这肯定不是中国影片对最高领导的塑造方法。
《毁灭之日》里,地裂将美国国土分成了两半,结局惨烈而不祥。这样公然拿自家的家园“糟蹋”,还觉得是在娱乐观众,好像只有美国人能够不以为然,坦然处之。
而要在中国,这样分裂国土,虽然是虚构,是影片主题的需要,是展示灾难的必须手段,但却是行不通的。因为有人必定会做政治解读,而且会得到不少人的响应,甚至官方的默许。影片作者的麻烦会是难以承受的。不过,熟谙国情,在中国的政治风浪中有过经验教训的作者们也不会去做这傻事。
这就是中美文化的差异,也可能是美国灾难片可以层出不穷而中国依然阙如的原因。
页:
[1]